行业新闻
开云 app kaiyun空籽山核桃的小“美容师”
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地区是山核桃之乡,临安区城南小学有许多学生家里有成片的山核桃林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发现:山核桃肉营养丰富,可是许多空籽山核桃不是用来烧火,就是扔在野外,非常可惜。学生纷纷提出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它们产生价值呢?
于是,学校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民间匠人工作室,聆听山核桃工艺品的故事——最早的山核桃挂件来自农村,在昌北山区,村民把山核桃当成避邪保平安之物,当孩子受了惊吓无法入睡时,就在枕头下面放几颗山核桃给孩子压压惊。这种挂件虽然外表简陋,但包含着村民对大山的敬畏与虔诚。随后,师生又观看了山核桃工艺品的开云 app 开云 入口制作视频,近距离欣赏那些精美的山核桃工艺品——从镂空的花纹里透出柔美亮光、造型别致的“台灯”,圆鼓鼓、瞪着眼睛、卷着小尾巴的可爱“小猪”,四面镶嵌着梅兰竹菊、诗情画意的“花瓶”……学生不时地发出惊叹声,七嘴八舌地询问制作方法,久久不愿离去。
既然山核桃是吉祥之物,又深受学生喜爱,那么不妨让学生学习用空籽山核桃制作自己喜欢的工艺品。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,又能培养他们变废为宝的意识,还能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,何乐而不为呢?为此,学校设立了“造物工坊”,专门开设了“和之美工艺品社团”。
社团活动在每周三下午进行,学校邀请热心的山核桃工艺品制作人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。学生在家中收集了一些空籽山核桃,迫切地想让它们在“造物工坊”中华丽变身。在民间工匠的指点下,学生静下心来,了解、学习、掌握每一个制作步骤,不断克服困难,每次活动都能学到许多新技能。比如,山核桃工艺品制作前,要先把空籽山核桃一个一个切成片状,切片这件事让学生动了许多脑筋,想了许多法子,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,最后民间工匠和师生共同努力,一起设计制作了一个切片机,方便又安全,学生也能熟练操作。切好片后,学生将切片里面无用的部分用牙签剔除干净,放入装有盐水的大锅里煮,等取出晾干后进行防霉防虫处理,然后再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纸用开云 app 开云 入口硬纸板或泡沫制作模型,并将做好的模型贴上山核桃切片。贴片也是个技术活,山核桃外壳质地坚硬,外部花纹精美,切口部位形成特殊的天然镂空花纹更是奇妙,贴片的时候片与片之间的距离、花纹的朝向位置都很有讲究,还要注意整体的布局。切片贴好后用胶水连接固定,等胶水干后取下模子,把有些粗糙的雏形进行修饰,再用打磨机打磨抛光、刷上油漆,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,最后挂上中国结,这样一件山核桃工艺品就完成了。
在社团实践活动中,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由扶到放、循序渐进,先从某种简单的工艺品制作方法入手,由工匠和教师指导、示范,学生再仿作,等有了相应的技能基础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,再尝试放手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。学生的作品内容丰富、造型多样,充满变化和童趣——和乐小组设计制作的“小花瓶”挂件象征平安幸福,追梦小组设计制作的“星星”挂件代表学生心向祖国,和美小组设计制作的“和平”挂件表达了学生渴望世界和平的愿望,还有其他小组设计制作的小奖杯、小拎包、小灯笼都让人爱不释手。学生把废弃的空籽山核桃变成有趣的工艺品的愿望终于实现了!他们把自己制作的工艺品拿回家,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。随着一件件作品的展出,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,对工艺品的制作更添了一份信心和自豪!
在撰写《我做、我欣赏山核桃工艺品》体会文章时,学生还分享了他们在社团活动中的故事和感受:“我把最喜欢的灯笼车饰在爸爸生日的时候送给他,挂在他的车上,车开起来一晃一晃的,爸爸说一开车就好像看到了可爱的女儿”“山核桃工艺品花纹精美、风格古朴,给人的感觉奇异美妙,天然镂空花纹与独具匠心的设计很美,给我的感觉原始又充满神秘”。
自己动手做一件益智又益身心的工艺品,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又有意义的事。学校就地取材,把被废弃的空籽山核桃作为材料,变废为宝,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民间手工制作的独特美感,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。如今,“和之美工艺品社团”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年,学生不仅了解了山核桃工艺品的风俗来历和感人故事,还不断学习山核桃工艺品的制作技巧、造型艺术。通过实践操作,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日渐浓厚,制作能力日渐增强,人人都有自己制作的独一无二的作品。未来,他们还将不断探索更复杂的造型,制作更精美的工艺品。